格创东智:打造智能平台智能平
2019-08-27 刘学习格创东智CEO何军:打造智能平台智能平台,把生产工程师变成“工业极客
相对于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,工业互联网是面向未来的新兴业态,也是目前行业内最热的领域。目前,很多企业都投入力量,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。单单国内就有250多个平台产品化。
近日,由制造业领军企业TCL集团孵化、专注工业互联网创新的科技公司格创东智,发布了业内首个聚焦生产现场的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。
格创东智的互联网平台如何脱颖而出,并独领风骚呢?格创东智CEO何军说:“和其它工业互联网平台做法不同,东智平台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工厂内生力量,依靠企业自身的新一代现场生产工程师,真正在企业落地工业互联网。”
格创东智CEO何军
其实何军还有另外一个身份,就是担任思科与TCL投资的企业科天云CEO。去年,何军提出了“协作3.0时代”的全新概念,并在智能办公、智能客服、智能会议等沟通协同重要应用中落地“简单、融合、智能”理念。
何军拥有20年高科技和互联网行业的相关工作经验,主要覆盖信息化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方面业务。曾任思科大中华区首席战略官,将思科云计算、安全服务,大数据、协作解决方案等先进技术引入中国,推动思科在中国的业务转型。此前,先后在麦肯锡咨询公司、IBM中国公司任职,业务覆盖国际化、增长战略、收购兼并、业务运营策略等。
何军这次领衔的格创东智推出的“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”是面向一线人员的工具库、面向现场管理的数据墙、面向工厂管理的驾驶舱。工具库让工业极客们可以随心所欲进行开发应用,数据墙和驾驶舱是帮助管理者进行管理的进化和提升,工厂数据可视化一览无余、应需管控可以做到酣畅淋漓。
01.TCL为啥要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?
工业互联网作为承载新一代信息应用技术的关键基础设施,是全球产业布局的新方向,是制造大国抢占的新焦点,也是领先企业竞争的新赛道。对于制造企业来说,布局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加速实现工业4.0,推动工业能力升级的必然趋势。
当前,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处于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、抢占主导权的机遇期。中国工业互联发展虽然与国外先进企业基本同时起步,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。中国制造业必须紧紧抓住有利时机,快速提升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,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,赶超国际领先企业。
TCL把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作为重点发展的三大技术之一,并专门成立了创新型科技公司格创东智,是TCL整合各个产业的工业互联团队组建。4年前,TCL集团基于自身朴素的管理需求,利用网络技术连接设备,在华星光电构建了行业内首个工业互联整体解决方案,是中国最早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。
格创东智的愿景就是“让工业更智慧”,专注于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,打造智能制造技术产品体系以及整体解决方案。该平台聚焦生产制造领域,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场景化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,以“AI+制造”来赋能生产者,帮助企业提升工业基础能力,起到提速、增效、降本的良好效果,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升级。
一方面,TCL较早布局智能制造技术,拥有首批国家“两化融合”示范企业、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单位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资质称号,该平台作为TCL智能制造创新产品,具有国家和行业认可的典范示范作用。
另一方面,该平台依托TCL深厚的工业基础,拥有领先制造业的基因,已经在TCL半导体、电子、通讯、家电等多个产业、多种生产模式的工厂场景中进行大量实践应用,同时不断锤炼改进,具备了较强的横向跨行业服务的能力。
最根本的目标是利用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,将会把TCL的制造经验和能力普惠到一般企业,通过智能、数据等新技术赋能应用于现场,帮助企业进入工业互联时代。
02.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格局远没有定型
未来互联网平台对整个生产制造有重大的意义。目前,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有四类企业:
一是装备与自动化企业,从自身核心产品能力出发构建平台,如GE、西门子、ABB、施耐德电气、和利时等;
二是生产制造企业,将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以平台为载体对外提供服务,如三一重工、树根互联、海尔、航天科工等;
三是工业软件企业,借助平台的数据汇聚与处理能力提升软件性能,拓展服务边界,如 PTC、SAP、Oracle、用友等;
四是信息技术企业,发挥 IT 技术优势将已有平台向制造领域延伸,如 IBM、微软、华为、思科等。
TCL格创东智就属于第二类,传统的制造企业,通过构建平台实现生产、运营的优化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“323”行动,打造网络、平台、安全三大体系,推进大型企业集成创新和中小企业应用普及两类应用,构筑产业、生态、国际化三大支撑,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再上新台阶。
从工业互联网整体的体系结构来看,应该包含网络体系、平台体系、安全体系,实现未来工业互联网个性化的定制、服务化的延伸、网络化的协同、智能化的生产四大应用。
03.格创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三个专注
何军说,格创东智今天发布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,而没有称为工业互联网平台,是因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太大。而格创东智定位于工业应用智能平台,仅是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,专注三个方面:
第一,工业应用。关注点是在用户端,在应用上,而不是底层的平台,而不是传统的IT的模式。
第二,智能平台。智能化非常重要,大数据和算法是将来平台发挥的价值点。
第三,工业平台使用的对象是生产工程师,希望把他们打造成新一代工业形象,这个是我们为谁服务非常重要的口号。
何军说,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点有几点:
一是实用性。因为面向一线生产的平台,因此实用性非常重要,界面是非常个性化、工具化,不需要编程,容易操作。
二是灵活性。自助性工业建模、工业数据分析自服务;数据快速变现,模型快速上线,灵活快速地根据生产需修快应用。
三是智能性。智能是工业数据价值链上的关键点,提高智能化的水平就是智能性。
四是安全性,保证数据和网络的安全。
何军说,我们提出的智能工业互联网的架构与市场上所有的IT厂商的所采用的架构是不一样的,首先这个架构是面向生产工程师,不是过去非常复杂、多个层级的IT架构,是面向生产工程师的平台架构。
格创东智面向的对象是中国的广大的生产工程师,他们最了解生产的过程和流程,知道生产的痛点。平台的目标是能够把整个生产工程师变成一个“工业极客”,他们在懂工艺的基础上来学习新的技术,懂算法。在IT的支撑下,工业极客的崛起能够帮助大量的工业制造企业发展。
04.格创东智工业智能平台几大优势
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,面向现场生产,降低IOT和AI等技术应用的门槛,聚焦生产现场,通过内置的基础计算模型、行业机理模型,让生产工程师团队可以将自己的个性经验和工业知识,自助转化开发成各种可复用的工业模型。这些工业机理模型,在平台上可以被快速开发、测试、部署、验证和迭代,从而实现工业应用的开发与运维一体化。
何军认为,能否满足现场生产人员的自助性使用要求,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能力。目前格创东智平台上图形化编程环境、拖拉拽式操作,让生产人员轻松使用各种大数据算法和内置工业模型,大大降低了建模学习的成本和工作量。
为了将工业数据价值变现的路径打通,东智平台的技术优势在于:
以工业应用APaaS为核心能力,向下扎根工业现场的数据采集能力,向上支撑新一代工业应用开发能力。
高频数采优势,通过超高频的数据采集,超百种的工业协议接入,边缘智能计算框架,数据流引擎和数据模型等,对生产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应用支撑优势,格创东智的App和AI支撑双平台,工业和移动互联双平台,形成了独有的工业应用智能平台。其中机器视觉缺陷判定,针对国内龙头面板企业华星光电液晶面板的成膜工序,通过机器学习算法,建立过程数据和膜厚之间的关系模型,实现关键指标的预测与品质优化,使站点抽检比例降低30%,年效益近千万。
自助分析,数模变现的优势,独有自助式工业建模,工业数据分析自服务,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地在现场按需定制,搞定二次开发,搭建属于自己独特的自服务应用开发平台。数据快速变现,模型快速上线,能够真正通过技术应用,帮助企业为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撑。
05.用户现身说法
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已在半导体、电子、通讯、家电等不同产业、不同生产模式的工厂,高效率、高质量地运行,打造了一系列标杆应用案例。其中在帮助华星光电智能化工厂改造项目中取得了卓越成绩,相关应用案例获评了“2018工业互联网优秀应用案例”的殊荣。
华星光电是一家面板制造企业,在规划初期我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生产系统,工厂自动化非常高,产生了大量的生产数据。但是不清楚怎么样利用数据。需要工业互联网来解决的痛点包括,打破设备间数据的共享,提升效率和人员价值;关注投资回报率,希望能够达到低成本的数字化。
华星光电已经全自动满负荷运行8年多,正在由局部优化向全局优化迈进。2018年导入格创东智平台,实现了低成本的数字化,目前数据采集点达到1万多点,未来将扩充到3万点,预期三年的投资回报率达到6至8倍。
应用格创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大数据模块,通过loT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建模协助优化生产成本,将改造费用减少20%,品质异常降低10%。
从传统的车间主任进化为与时俱进的工业极客,从IT专属开发进化为赋能现场生产工程师的自助式开发,从经验管理进化为可视化的数据化管理,工具革命带来了管理的跨越。这就是格创东智平台带来的变化。
智能制造因为技术迭代与进化澎湃而来,机会与价值尽在其中。